与See 一起,看透中国足球千年历史的每一个篇章!
过去的评论:
十四、民国足球(体育)繁荣时期的思想准备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民国以后中国足球发展得比较快。 尤其是上海、天津等较早开放的港口城市,已经出现了职业化产业化的雏形,我国还诞生了唐李辉、孙金顺这样的足球明星。
当时间进入20世纪30年代,中国足球已经准备了几十年,正像太阳一样缓慢而稳定地升起。
民国足球巨星:李慧堂
首先,足球组织从上海、天津等沿海地区拓展到四川、东北等内陆地区,在神州大地萌芽。
其次,中国足球正在走向国际化。 除了在远东运动会上击败日本的中国国家足球队外,不少香港足球俱乐部和内地大学足球队也收到了来自国外的比赛邀请。 最重要的是全国足球比赛。 主办——全运会足球比赛和全国足球分区赛。 这两件大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足球的发展。
事实上,当时不仅是中国足球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整个体育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究其原因,是广大教育界的启蒙人士和知识分子已经达成体育救国的共识。
体育救国是民国教育界开明人士的共识。
中国传统体育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时期。 各个流派提出了不同的体育思想。 例如,儒家体育思想是以伦理为中心的理论,主张通过体育来锻造完美的个人人格,维护宗法统治和等级制度。 差异化; 道家体育思想以道家自然理论为基础,崇尚气功修炼,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并为此创造了猴拳等象形武术; 墨家讲究“尚礼”,希望通过苦行生活来锻炼体力和精神力,培养重义轻利的武术精神; 而军事家则强调“身体为军事之用”,以体育锻炼作为军事训练的手段,高度重视作战和武器技术。 [1]
这些思想基本上将体育本身视为其所主张主义的方法论的组成部分,将体育锻炼视为实现社会目标的思想计划,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与创办奥运会的希腊人相比,中国没有简单、专业的体育理念。
蹴鞠的诞生与“身为军用”的军事体育理念密不可分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情况就不同了。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全球殖民浪潮。 中国长期封闭的小农经济被打破,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当时的西方人眼中,中国人是被妖魔化的、软弱的、瘦弱的、压抑的。 西方人还给中国人贴上了“东亚病夫”的标签。
因此,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打破西方的这种刻板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与此同时,随着更加科学的现代西方体育思想的传入,中国的开明人士提出了用体育强身健体、强国强国的思想。
南洋公学的唐文治开设了中国最早的足球班,北洋海军学校的严复聘请了中国最早的外籍足球老师,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南洋公学是交通大学的前身,有着丰富的足球传统。
因此,整个民国时期的中国体育都具有极其浓厚的民族主义情绪,代表了当时中国人民坚强、坚决反对西方帝国主义的精神。 当时的中国足球明星都是胸怀博大的爱国人士。
日本侵华时期,李惠堂不愿为日本帝国主义踢球,于是在黄金年龄隐退于世,告别了香港职业高尔夫球场。
正是在这种爱国热情的推动下,整个民国体育在1930年代达到了最繁荣的时期。
谭咏麟的父亲谭咏麟是一位足球巨星。 抗战时期,他为了保家卫国,选择退役参军。
15、民国足球(体育)社会发展
此时,全国范围内举办体育赛事和足球比赛的风潮兴起,足球发展的中心逐渐从大学转向社会。
尤其是1931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足联后,推动一批社会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例如,1931年中国加入国际足联后,上海东华体育协会成立。 最初名为东华足球俱乐部。 资金由名人组成的董事会提供足球冠军的相关人物,其成员是乐华足球运动员。 以职工、博士、工程技术人员和大学生为主体。 上海市市长吴铁城担任名誉会长。
1933年扩大为东华体育会,宋子文为名誉会长,吴铁成为主席,史良才为副主席。 主要开展足球、篮球、网球等运动项目。 橄榄球队两次赢得史考特杯。 到1947年,已13次夺得各种城市联赛冠军。 1932年至1952年多次出访东南亚、朝鲜等国。 1952年停止活动。 [2]
1980年,原董事局主席谭晶、吴忠义、卢巨胜发起恢复东华足球俱乐部。 1981年元旦复会,组建老年队、青年队、少儿队、女子足球队,举办足球守门员训练班。 至1990年,已举办了5届东华杯足球邀请赛。 [3]
民国实力代表宋子文曾任东华足球俱乐部名誉主席。
除上海东华足球俱乐部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社会足球组织还有以上海各大高校为主的中国足球协会、天津北宁体育协会、香港南华体育协会、延边建道体育等。将与大连足球联赛在大连等地进行。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此时的足球发展虽然已经达到了高潮,但民国时期的经济状况实际上无法支撑足球在全国范围内的商业化运作。 政府甚至支付了奥林匹克代表团前往柏林的旅费。 因此,此时的中国足球虽然欣欣向荣,但在这欣欣向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最令人遗憾的是乐华体育协会的解散。 这支球队成立于1926年,是李惠堂先生在内地的主场球队,也是前两届上海足球比赛的冠军。 这支球队支撑了当时大陆足球的出现,也是中国大陆第一支在正式比赛中击败欧洲人的球队。 不幸的是,1931年,球队因缺乏资金而解散。
上海是当时中国大陆足球文化最浓厚的地方
16.全运会足球比赛
此时全国足球主要比赛有两项:全运会足球比赛和全国足球分区赛。
全运会的正式筹备实际上是从第三届开始的,因为第一届比赛实际上是由美国传教士埃克斯纳于1910年10月通过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在南京举办的“全国校队体育联合会第一届比赛”,这1911年革命后,这项比赛被追认为“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第二届比赛由北京体育协会于1914年5月在北京天坛发起,实际负责人是大会秘书长、北京基督教青年会主任侯格兰。 会议的所有文件仍为英文。 [4]
十年来没有再举办全国运动会。
前两届全运会都是由传教士在中国主办的
从三运会开始,这项比赛真正成为中国人主办的比赛。 1924年,由熊希龄、张伯苓等9人组成的筹备委员会在中部武昌召开。除少数项目由外国人担任裁判外,其余项目均由中国裁判执行。 本次比赛,华东队获得足球冠军。
第三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为今后全运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四运以来,进行了重大改革。
前三届全运会,各地区队按照地区划分为华东队、华北队等,这种划分方式过于简单粗暴。 而且前三届比赛都没有女子组,无法保证“全民参与”的目的。 而且,此类竞赛由民间举办,没有得到政府机构的认可,难以保证其稳定举办。
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先生为全运会筹委会委员
1930年,在第三届全运会成功的基础上,第四届全运会在杭州举行。 此次全运会针对第三届全运会的不足之处,进行了重大改革。 一是从地域制度上改变了地域划分方式。 成为以省市为主的省队体系,为我国今后的全运会奠定了制度基础。
其次足球冠军的相关人物,增设了女子比赛。 最后,这项比赛不再是纯粹的私人组织,而是得到了政府的认可。 比赛由国家体育协会主管,戴继涛担任主席,蒋中正担任名誉主席。
本次赛事共有12支球队参赛:北京、天津、上海、辽宁、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南京、安徽、浙江、江西。 [5]
四运会足球比赛最终以足球文化最发达的上海队夺得冠军而告终。 最终上海队以10:1的比分战胜南京队。
时任中华民国中央常委的戴继涛是全运会的组织负责人。
此后第五届全运会足球冠军依然由上海队夺得。 直到六运会,上海队才首次失利,小组赛以1:3不敌广东队。 以小组第二进入淘汰赛的上海队此后一场比赛未尝胜绩。 以1:3输给马来西亚华侨队,随后又以1:3输给广东队,无缘三强。
本次比赛的冠军是香港队。 香港队在本次比赛中未尝败绩。 本届全运会已有38支代表队、2700余名参赛者。 这是前所未有的事件。
六运会在上海结束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 全运会停办了13年,直到1948年才恢复。
然而,今年举行的七运会早已失去了上届的魅力。 事态混乱,冲突不断。 最终,足球比赛选出了陆军队、警察队和香港队三名联合冠军。 第七届全运会是中华民国全运会的绝唱。
上海江湾体育场是第六届、第七届全运会的比赛场地。
随着全运会的举办,民国足球达到了所能达到的最高峰。 此后,其全面衰落。 这段衰落的故事,是英雄史诗和抗日救国的民族挽歌的混合体。
至于另外两项国家重大赛事国足分区系列赛,也正是这种下滑的体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 如果您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请关注本专栏。 《看透足球》带您了解中国足球几千年的发展历程。
参考:
[1]杨向东,《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史》,2007.2,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
[2]朱蓉足球冠军的相关人物,《近代上海社会体育组织概况》,2013.2,上海档案信息网
[3]上海地方志办公室《上海通志第37卷体育》,2008.7,上海地方志办公室官方网站
[4] 百度百科词条“中华民国全运会”
[5]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足协,《中国足球史》,1993.6,武汉:武汉出版社,第60页